点击“掌中藁城”
年1月2日,藁城区增村镇小果庄村出现了疫情,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祥和的生活。石家庄按下了暂停键,而她却逆风而行!在疫情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无畏向前,只为美丽藁城、魅力石家庄早日恢复繁华与安康!她,就是张家庄镇南龙宫村驻村干部——李琳。
难事见担当,逆行显情怀。防疫工作紧张而琐碎,她每天镇里村里两头忙。和村两委商讨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乡亲们做好每一次核酸检测;搬运、分发防疫物资;亲临全村的每一个核酸检测点;报送各种工作报表;身兼数职,不顾安危日夜奋战在防控第一线。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员无私奉献的情怀,彰显了担当有为的*员先锋本色。
自从5日开始对社区、农村实行封闭管控,她就再没回过市里的小家,扔下2周岁的孩子跟着奶奶。她舍小家顾大家,在亲人和群众之间、小家和大家之间,毅然选择后者,只为守护群众的平安健康。她的无私奉献精神,鼓舞着南龙宫村的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共抗疫情,为南龙宫村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松柏。1月19日,南龙宫村村民李彩芳的儿子误食了洗衣液,李琳知道后不顾个人安危,和志愿者熊彦龙一起冒着风险和孩子及家长去了张家庄镇卫生院,让孩子及时得到了救治。危急关头,她勇敢逆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和担当。
藁城文艺工作者徐东坡:
一线坚守,与病*赛跑的日日夜夜
作为一名多才多艺的文艺骨干,徐东坡精于摄影,喜欢写作,研究民俗和历史知识,他是石家庄市民协副秘书长,也是藁城区作协副主席。年1月4日,身为一名共产*员,他主动请缨,以抗疫志愿者的身份来到藁城增村镇,在这个熟悉的地方,他经历了人生中从未经历过的“不平淡”,与密接人员“贴心交流”,与时间赛跑“紧张焦灼”……在疫情的“暴风眼”,他感受到了争分夺秒的紧张,也体会到了千里驰援的温暖。
从藁城城区到增村镇刘家佐,大约40公里的路程,小果庄疫情发生后的第三天,徐东坡作为抗击疫情最早的志愿者之一,奔赴刘家佐抗疫前线指挥部,配合援藁疾控中心人员做好疫情流调。
刘家佐村距小果庄仅米之遥,是这次疫情最严重的村庄之一,向南多米的南桥寨村,也是疫情的重灾区。这里是藁城、正定、新乐三地交界,曾经的烟火气还历历在目。沿着机场路向北一路走来,整条公路几乎看不到一个行人,门店关闭,只有猫狗自由自在地游荡。对于一个“流调新兵”,在镇*府门口,徐东坡和他的志愿者战友领到了防护装备,一套防护服、一个帽子、一副手套、一双鞋子,他们要从这里奔赴自己的抗疫岗位。
志愿者流调组驻扎在刘家佐抗疫前线指挥部,这里曾经是本地的中心小学,北靠刘家佐南大街,向南有一条小马路,通向南桥寨村。站在学校门口,能清楚地看见这两个村庄的面貌。疫情紧急,学校的两座大楼都住满了疾控中心人员,他们有的来自保定,有的来自廊坊,大家每天身着防护服,深入一线开展入户流调工作。
徐东坡完成流调归来
初来的几天,是前线配合流调志愿者最艰苦的时候,徐东坡住的是小学生宿舍,每间屋子有四架高低床,5名志愿者挤在一起,更别提洗澡的地方,出发时走得紧急,有的甚至没有带换洗衣服,当地饭店已停业,他们每天的三餐都是从城区送来,吃到嘴里的时候,粥冷了,菜凉了,馒头也硬了,随着工作越来越密集,准点吃饭有时就成了奢望。
即便这样,每到开饭,尽管饥肠辘辘,徐东坡提出当地的志愿者要自觉排到最后,“来支援咱们的队伍,得让他们先吃上。”
隆冬时节,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冷风打到脸,刀割一样的疼,徐东坡并不在意,他一心要与病*“争分夺秒”。为了避免疏漏,志愿者队伍细化了各自职责,分包各村,与村支部书记、镇干部、区志愿者组成流调小组,专人专村,随时配合流调工作开展。
以前,徐东坡没有接触过真正意义的流调工作,“实战”让他渐渐体会到,流调工作是在跟病*赛跑,是整个疫情防控工作中重要的一环。疫情发生后,每增加一个确诊患者,相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和次密切接触者就像散落在地上的项链珠子,需要流调人员把他们尽快找出来,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治,更快地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作为一名配合流调人员,徐东坡不仅要详询细问、认真记录重点接触人员的手机号码,为下一步调查他们的活动路径、活动范围、同行人、核酸检测提供第一手便利,还要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