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20.html坐落在鹿泉区会馆路驻*围墙内的一座古建筑群,一直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东会馆”,其实它是清代晋商在获鹿(今鹿泉)设立的铁行商业会馆。在获鹿古城西三里处,还有一个商会会馆,人们习惯叫它“西会馆”,也是晋商在获鹿旱码头创建杂货行的商业会馆。这两处会馆,东西呼应,印证着古老的获鹿旱码头的真实存在和昔日辉煌。“一京(北京)、二卫(天津卫)、三通州,赶不上获鹿旱码头”,这是当时商人们对获鹿旱码头这个商品集散地的高度概括和赞扬,并享有“日进斗金”之美誉。当时这里商家云集、市场繁荣,尤以铁货为盛。东、西会馆实质上就是山西各路客商为立足获鹿旱码头经商而集资修建的“商务办事处”。据考证,东会馆的真实的名称应为——“铁行会馆”,是专门从事铁器营销的商务中心,包括远近闻名的获鹿锄板、铁锹、铁锅、犁铧、铁农具等。与之对应的西会馆,主要是从事钱行、棉花、布匹、杂货交易的。传说中的铁行会馆,始建于明末清初,有文字考证的史料记载,它始建于清代雍正二年。是由山西省经营铁货的商人出资兴建,并作为在获鹿经商的山西人聚会、居住的场所。会馆的购置土地20多顷,以利本行商人来往会住。铁行会馆会馆原为二进院落,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90米。座北朝南,大门外有照壁,外有石级,门为圆卷门,上有戏楼与门楼为一体二层建筑,进门后为第一进院落,戏台两旁有钟、鼓二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均为二层六角钻天式建筑,东边钟楼往北为悬钟牌坊。第一进院的北上房为前后出檐的过厅。面阔五间,进深四柱七檀,五脊两坡青瓦布瓦瓦顶。是会馆的会议厅和接待处。过厅的前面有两碑亭一东一西,建筑为石柱四根,四角钻天顶,青瓦布瓦顶,厅内原有石碑各一通,下有赑屃驼碑,现无存。过厅两侧各有厢房两间,为卷棚顶式建筑,进深四柱六檀,现已破旧。穿过过厅为后院,正房为会馆的大殿,这是一座由三间悬山顶大殿前带卷棚顶的拜殿组成的抱复式建筑,结构奇特。正殿为五脊两坡绿琉璃瓦布瓦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柱七楦,檐下斗拱装修形式变化多样,其中“斗”变化为云朵状,“拱”“昂”变化为龙头和如意云头,斗拱结构复杂,加上彩画,更显得富丽堂皇,创意精巧。殿内原供奉关公神像,大殿前檐柱为方形石柱,石柱正面阳刻行书对联两副,中间一副为“大义参天志士仁人齐頫首,英名盖世愚夫庸妇亦倾心”。外边一副为“豪杰虽为圣人绍文宣而兴起,英雄得称夫子开武穆之韬钤”。以歌颂关羽的“仁”和“义”来联络,团结铁行商会的同仁。正殿的两侧各有耳房三间。后院左右厢房各五间,为前带廊檐被砖封住,安装了现代门窗。铁行会馆有西跨院为道士居住的地方,原道观与会馆紧邻。铁行会馆规模宏大,保存比较完整,布局合理,构造奇特,国家和省市文物专家观后赞不绝口。尤其是作为商业会馆的古建筑,在我省保存下来的很少,全省有数百处文物保护单位,商业会馆唯独铁行会馆一处,被誉为商海明珠。根据杨建忠编写的《鹿泉文物》记载,年我市文保所在驻铁行会馆的部队办公室的门前台阶发现了一通石碑,刻文如下:“建修悬锺石碑坊记”,“自古祀典昭垂礼乐并重,锺之器亦乐中一器也,铁行会馆有前清雍正二年创铸之锺,旋即时运承平,神人以和,弃未悬设,及至民国基于四载,中外不靖,殊失前日之和,世人犹睡如梦,故建坊特悬子午种届时一鸣,金声四达,岂惟足以动神听,亦且警梦醒,勒诸贞珉以冀永垂不朽,云是为记。”“刘运泰,潘忠翰合撰,葛如楣书丹,经理人霍玉授,路得功,王步章、王守规、王玺志、刘步鳌。”“铁行公建”“石工傅铜山,民国四年五月谷旦”这通碑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如下线索:(1)文中提到锺创铸于雍正二年,从而可知会馆的创建应早于雍正二年(年),起码不晚于此年,很可能会馆创建的同时,创铸了此锺。(2)碑文中提到“铁行会馆”,为我们提供了会馆的真实名号,因为在发现此碑之前,人们只知道是东会馆,不知是“铁行会馆”。(3)碑文中提到会馆创铸锺于雍正二年,即公元年,又在民国四年立牌坊悬锺,可见铁行商人在会馆的活动,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约二百余年。会馆的使用寿命是比较长的。其它地方很少有。(4)碑文中刻到当时处于外忧内患的民国时期,“中外不清“世人忧睡如梦”所以悬锺一“警梦醒”。这在石碑上敢于刻评时弊、号召群众清醒的文字,在历代石碑刻文中实属罕见,所以石碑尤为珍贵。原会馆中还有两通碑,立在碑亭中,记载创建和重修会馆的事宜,但已无存。从而无法考证会馆自创建以来重修的次数,但是在会馆大厅的前面东砖柱上却刻有“乾隆六年”四个字。字体老练不象是近代人所刻,可能在乾隆六年(公元年)进行过大修和扩建,当时匠人凿下的字迹。
自建悬锺牌坊的民国四年(年以后,由于铁路的修建,使石家庄很快兴起,而获鹿的旱码头逐步衰落,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铁行会馆的商业活动终于停业。会馆成为获鹿县,井陉县、平山县联合建立的“河北省正定道联立获鹿初级职业学校”的校址。
年日本投降后,“农联校”改为“获鹿简易师范”,由获鹿县自办,校址还设在会馆内,年秋天该校迁入城内文庙。
解放后,铁行会馆周围的土地分给农民,而会馆为公产。
年,铁行会馆周围的土地被部队购买,我区档案馆和土地局都有农民买地收据,而唯独没有铁行会馆被购买的字据,此后部队一直占用铁行会馆。
年获鹿县*府公布铁行会馆为文物保护单位。
年河北省人民*府公布铁行会馆为文物保护单位。
如前所述,铁行会馆记载着鹿泉古代旱码头的辉煌与兴衰,是体现鹿泉历史文化的有利见证,也是展现鹿泉经济、文化历史底蕴的有利实证。她记录和反映了历史时期鹿泉区商业贸易的盛衰,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也是对下一代进行爱国家,爱家乡教育的好场所。修复铁行会馆,保护历史文物,体现鹿泉区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对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生态鹿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诚然,铁行会馆,这座记录着获鹿旱码头辉煌历史和高超建筑艺术的古建筑,满载着科技、艺术与历史的内涵,建国初期就被锁在了*营里,历时数载,遭受冷落,感受沧桑。面对的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经历了断壁残垣,满目凄凉,濒临倒塌之后,在笔者和众多关心家乡历史文化建设的仁人志士的积极奔走呼吁下,现在终于得到修复,一期、二期修复工程已验收,三期修复工程基本完工。倘若东会馆不在*营内,而是散落民间,或许今天也会重蹈了西会馆残缺不全的厄运。由于*营的保护好歹原貌尚存,为文物部门专业抢救恢复提供了可靠保证和依据,此乃不幸中之万幸也。
资料提供:康志良
编辑制作:文联*美玲
“人文鹿泉”是石家庄市鹿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唯一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