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途经山前大道,你知道都有哪些村吗
TUhjnbcbe - 2021/2/16 21:01:00
白癜风医疗的饮食禁忌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531/4632330.html

途经山前大道,你知道都有哪些村吗?

1

杜庄

杜家庄方言发音为杜庄,建于元代,系用杜姓为村庄命名。

2

张庄

村名系以最早在此建庄的张家的姓氏命名,称张庄。

3

北薛庄

明万历年间,鹿泉市东关薛姓迁来立庄,取名薛家庄,为与先期迁往西部的薛家庄(今西薛庄)相区别,定名北薛家庄,久经演化成为北薛庄。

4

石井

明嘉靖《鹿泉市志》记载为石井乡。村名取自村中古井。古井有三,名曰大井、小井、冒股泉。现为营房和石家庄市水泥厂主要水源,有"万古清泉石井"的赞语。最初该井泉水可直涌井口,今水位己下降数米,但仍保持久旱不竭。

5

*岩

原名荒岩,意寓荒凉,村民对原名反感,故改为其谐音字,定名*岩。

6

洞沟

清朝中,南庄一牧牛人经常在此放牛,见山坡草盛,沟中水清,于是定居下来,并取村名为洞沟。

7

牛山

因村西有一山形似牛头,故村名叫做牛山。

8

岸下村

清朝末年,这里尚无住户,土地属于栈道村,因地离村较远,山路难行,耕种不便,民国初年(年),几户人家迁至岸下居住,以后又增加数户,成为一个小庄,按地形自称岸下,属栈道管辖。民国6年(年),因地权、水权,发生纠纷,经县署批断,准予岸下自立为行*村,村名即定为岸下。

9

横山

村名取自村南翠屏山,因其呈东西走向,故名横山。旧志载(汉)成帝鸿嘉四年(前17年)凤凰集石邑翠屏山中。

10

南鲍庄

某朝,鲍龙、鲍虎二兄弟占山为王建立鲍家庄。后来,村落不断扩大,便以二郎神庙为中心,按方位分为东、西、南、北四鲍庄。

11

北寨

唐初(公元年)窦建德在原石邑城(今南故邑西北古城遗址)城内设行宫。西部山区为其*队安营扎寨之地,按方位和地势三个营寨分别称为北、上、南寨。武德四年窦*败走,营寨逐渐变为村落,沿袭原名,即成北寨、南寨、上寨三个村庄。除此之外,该村还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年5月,获鹿(路南)县抗日*府在这里建立,北寨成了抗日战争的根据地之一。

12

韩庄

韩庄本名韩家庄,系用姓氏命名的村庄,口语称呼为韩庄,年深日久定为正式名称。

13

岭底

岭底村座落于金珠山下。过去曾有南、北两个岭底。因北岭底闹臭虫灾害,伤人众多,居民被迫迁移到南岭底,两村合成一村,定名岭底。

14

小李庄

清朝末年有一个以制作簸箕为业的李姓人家。发现此地柳树甚多,原料丰富。于是立庄定居,取名李家庄。因本县有三个李家庄,本村户数少,就自称为小李家庄。后演化为小李庄。也有一种说法是:北宋初年就有此庄。

15

王家庄

清朝末年,南铜冶一王姓人家迁来定居,取王家庄,属大车行管辖。民国7年(年)与行*村发生纠纷,诉至县署。经判决该村"自立",即定名王家庄。

16

新庄

清朝末年,薛姓人家从北薛庄迁来居住,取名南薛庄。与辛字音接近,这样村子名称逐渐演化成南新庄,最后演变为新庄。

17

大李庄

明初,李姓最先迁来立庄,故取名李家庄,因县内叫李家庄的村子较多,故年更名为大李庄。村名中的李字有当地特殊读音为"lie",这个读音只用于地名中。

18

下聂庄

清朝初年,聂姓从本县郑家庄迁来,取名聂家庄。村民分居两片,后与山上的聂家庄分立行*村,根据所在位置更名为下聂庄,聂字在村名读作"nian"。

19,20

南故邑北故邑

南故邑[Nanguyi]、北故邑[Beiguyi]位于鹿泉市南部山地丘陵连接带,距鹿泉市20公里,洨河从两村中间穿过,并有古城遗址相隔。

两村中间古城遗址,根据历史地图集判断,古城应为石邑旧址是鹿泉大地上最早出现的城市。城中出土有彩陶碎片、黑陶碎片、铁铸单面鱼纹钱等。村庄因古城得名。城北者称北故邑,城南者称南故邑。

21

高家窑

最初的村名叫岭北,因封姓一族的先人迁来时居住在封庄岭以北,所以最初的村名叫岭北。由于村子的地势较高,又因人们大多根据地势把家建在高山窑洞中,村中又有一高姓人家,结合以上原因村民们将岭北改为高家窑。

22

天井沟

天井沟最初有4户从牛山迁来的居民,至清同治八年(年)发展到8户,取名八家庄。清光绪年间,增加到10户,改名太平庄,隶属牛山。年改为行*村,根据民意取名天井沟。

编辑:雨婵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途经山前大道,你知道都有哪些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