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八大以来,石家庄市鹿泉区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建设,着力向农村生活垃圾“宣战”,初步实现了“走遍鹿泉大地、处处干净美丽”。
坚持人民至上,抓好顶层设计农村生活垃圾谁来管、怎么管?鹿泉区专门成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领导小组,制定《石家庄市鹿泉区环境容貌考评方案》《石家庄市鹿泉区农村环境卫生考评实施细则》,落实区、乡、村三级网格责任人,区主要领导定期调度,各级干部分级包联,每个村都明确一名副科级干部负责,村干部包片到户,责任到人。
农村生活垃圾谁来查、如何查?鹿泉区明确区、乡两级综合执法队伍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监管主体,把村庄内外、田间地头、河塘沟渠全域统筹,按照“四查两巡一举报”监督机制,建立巡查台账,交办限时整改通知书,限时整改反馈,每月向区领导、两办督查室、组织部报送督查通报,直诉网格责任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好坏直接与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有效调动了各村抓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做好农村环卫市场化运营监督管理工作,对保洁公司进行监管考核、实行连续3个月末尾排名淘汰制,每月处罚资金由乡镇专项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及举报人奖励,既形成了对比、竞争,又避免了保洁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质的飞跃。
秉持不破不立,打通末端处置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如何打通?鹿泉区秉持不破不立的改革精神,大资金投入,合理化布局,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粗犷式处理的困境。全面拆除露天垃圾池,统一配备垃圾桶,投资余万元建成6座区域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每年投入余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营。对制约生活垃圾终端处置问题,鹿泉区实施水泥产业与生活垃圾处理相结合的“双转型”战略,由金隅鼎鑫水泥公司投资1.4亿元,建成了日处理吨生活垃圾的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成功打通生活垃圾末端处置的“最后一公里”,全域个行*村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
如何解决混合垃圾产生?为破除垃圾混装混倒的陋习,鹿泉区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的指示精神,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建成了分拣中心、有害垃圾方舱,创造性地构建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两网融合”格局,实现了“1+1>2”的效益:生活垃圾专业保洁队伍日产日清;农业废弃物不进村,实行就地还田或扎捆打包直运垃圾焚烧场处理;建筑垃圾每村设置临时暂存点,乡镇定量集中处置,各类垃圾形成了从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置的闭环,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依托智慧城管,推动共建共享垃圾治理如何形成全民参与大格局?鹿泉区依托智慧城市平台,在全区13个乡镇个村安装摄像头个,对垃圾积存、清扫保洁、私拉乱倒等问题通过实时监控和视频回看,截屏上报智慧城管平台进行处理,追诉违规违章行为,严厉打击、严查重罚“零容忍”,有效震慑违规垃圾的产生。同时,开通“市民通APP”,使用人可通过平台对农村环境整治问题进行时时举报,还可获得相应的奖励积分,兑换话费、流量、礼品及现金红包等奖励。智慧城管平台在第一时间进行案件派遣、处置、核查、反馈,在全域形成了信息化、智慧化、网格化的生活垃圾治理天罗地网,构建了智慧引领、全民参与、立体监督、铁腕治理的大格局。
坚持因村制宜,实现精准施策鹿泉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引导各村根据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群众基础等因素,找准问题、因村施策,形成了一大批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微经验”。
评比奖罚形成激励:如上庄镇大王庙村,每月组织老*员、老干部、群众对各家各户进行卫生评比,评比结果将影响每户当月福利,采取奖罚手段,迅速调动全体村民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主动性。
习惯养成改变陋习:如*泉乡*泉村,推行“21天习惯养成法”,*员干部盯点包户、督促引导、久久为功,村民逐步改变陋习,形成自我约束,早、晚两次集中投放,垃圾入桶的良好修养。
*建引领三治融合:如铜冶镇南故邑村,充分发挥*建引领作用,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农村治理体系,*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头示范;带动全体村民参与,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定、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自治管理格局。
村规民约强化引导:如获鹿镇下聂庄村,利用村规民约加强引导,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美丽庭院。村民普遍反映,现在有了村规民约,乡亲们相互提醒,相互监督,村里越来越美,现在住在村里比在城里住着还舒服。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新时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鹿泉区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继续打好全面转型、全域统筹、全民治理的组合拳,全面建设经济强区、魅力鹿泉、生态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
运营:河北新闻网
来源:石家庄市美丽乡村
编辑:柳青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