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滚动浏览全文
秋季的太行山,既有层林尽染,绵延无尽的斑斓美景,还有乡亲们收秋晒秋的忙碌身影。梯田里是火红的高粱,山坡上是熟透的红枣,漫山遍野,一片片成熟的大枣弥漫着芳香。近日,记者在上寨乡梁庄村看到,村民刘计珍正在自家房顶晾晒刚刚采摘下来的红枣。这几天,刘计珍把丰收的大枣和玉米晒在院子里,房顶上,远远望去,红*一片,景色很是漂亮。66岁的刘计珍所在的村庄,是曾经的万亩枣园示范基地。这里以前家家户户种枣树,年后,本地大枣销路一般,有人种的少了,可刘计珍却反其道而行。除了自己承包的10亩山上枣树,又转租了其他农户20亩地,一共经营了30多亩山上枣园。梁庄村村民刘计珍尽管今年雨水大,对红枣生产不利,但我用了科学管理技术,利用原生态的栽培办法,不打灭草剂,保持了水土,枣挂的也多。仍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收成。刘计珍介绍,果园枣树的栽培品种主要以太行山串杆大枣为主,还种植了刺枣、梨枣、香椒枣、磨盘枣和山东大枣等其他品种。这些枣用途很广,一些品种不但可以鲜食,还可以晒成干枣,酿成枣果酒。四五斤枣才能酿一斤枣果酒,刘计珍家年年酿上千余斤枣果酒,依旧供不应求。丰富的品种栽培和原生态的栽培方法,为刘计珍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一年下来,收入能有五万多元。刘计珍说,他准备引进胡味枣进行嫁接改造,种植一部分鲜食的枣,为发展旅游采摘、生态游和采摘游奠定基础,增加收入。忙收割、忙采摘、忙销售。刘计珍收获的不仅是红枣,更是通过勤劳双手致富的喜悦和幸福。文章来源于:鹿泉广播电视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