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0/11/19 5:51:00
“十三五”期间,全省住建系统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府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治任务,着力在补短板、提质量、促提升上下功夫,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宜居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显著改善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省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为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棚户区改造,居民从“忧居”变“宜居”深秋的松阳河畔,蓝天碧水、阳光明媚。灵寿县松阳河新区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松阳中苑小区门口人来人往,业主和装修工人带着装修材料、器械进进出出。杨书林把孙子送到学校后,便来到即将入住的平方米的回迁房。房子已刷完墙壁,通透豁亮。“以前我们村五分之一是土坯房,整天‘灰头土脸’,一到冬天,家家户户烧小锅炉取暖。”杨书林指着小区公示栏的老照片感慨地说,“以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人们向往的好日子,现在上楼有电梯,小区有集中供暖,厨房有天然气……这才是我们的小康生活!”年,借助松阳河整治,灵寿县启动了历史上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松阳河新区项目,涉及10个村户。今年年初,松阳中苑小区率先交房。棚户区是历史欠账,也是城市伤疤。我省对棚户区改造始终保持强力推进态势,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省*府与各市*府、各市与所辖县区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抓落实;年初印发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每月开展通报排名;省级督导核查员进驻各市,全年度开展实地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改造棚户区80.6万套,超出计划改造75万套的目标任务,实现城市建成区内既有棚户区“清零”。自年开展棚户区改造以来,全省累计改造棚户区.5万套,近万人“出棚进楼”。升级改造,老旧小区变身幸福港湾“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住上电梯房!”住在邯郸五一八社区的74岁的郭淑琴高兴地说。她腿脚不好,患有关节炎,家住三楼的她每次上下楼梯都紧握扶手,颤颤巍巍一步一步挪。老旧小区的楼梯对住在较高楼层的老年人都是挑战。五一八社区建于年,共有10栋多层住宅。为解决加装电梯的难题,五一八社区工作人员带领居民到已加装电梯的小区参观,还特别设计把电梯加装在北面阳台一侧,电梯对卧室没有任何遮挡。“我们单元的电梯从阳台进出,我们索性就把家重新装修了一下,感觉又住进了新家。”郭淑琴说。现在五一八社区还引进了智慧运营中心,开启了智慧消防、智慧医疗等便民服务。相对于城镇新建住宅完善的配套设施,老旧小区房屋年久失修、管线老化、卫生环境差等突出问题成了小区居民的一块心病。为解决这一困扰群众的烦心事,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并连续两年将老旧小区改造纳入全省20项民心工程。今年我省各地积极发动居民全程参与小区改造,小区怎么改、改得好不好让群众说了算。制发《老旧小区改造征求意愿表》,梳理了安全管理、居住功能提升等4个方面32类改造内容,为居民提供“点菜式”征求意愿服务。每个小区改造前,按照不低于小区居民户数80%的比例开展居民征求意愿问卷调查,确保将居民“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诉求纳入改造内容;改造中,选取居民代表参与施工监督和安全管理;改造后,开展居民满意度测评,满意度达到80%以上的由相关部门和居民代表共同进行验收。我省于年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改造老旧小区个,目前已改造完成个,实现“旧貌”换“新颜”。公租房保障,圆了住房困难家庭安居梦今年54岁的王慧玲和丈夫已经在公租房里居住了近10年,在这之前他们一直租住在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平房里,晴天扬灰、雨天漏雨,居住条件十分艰苦。加上王慧玲体弱多病、学历低,一直没有工作,爱人长期吃药,生活压力大。年,王慧玲夫妇顺利通过邯郸市保障性住房申请,从此搭上“幸福快车”。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王慧玲还在小区物业公司有了工作。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公租房是“兜底”保障。“住有所居”带给住房困难群众的不仅是一份安全感,更是一份归属感。近年来,我省结合城镇化发展实际,不断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将公租房的保障范围由低保、低收入、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至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有力助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截至目前,全省约有45.6万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公租房保障,共解决余万人的住房问题,上百万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祥和城小区是邢台市最早建成的公租房智慧小区,共有17栋住宅楼、户约1.2万人,其中老年人、残疾人约占总人口的40%。今年,小区利用自筹方式建设了智慧服务指挥中心,实现了小区监控、人脸识别、车辆识别、智慧广播、可视对讲等功能。小区大门口、单元口、电梯内安装的人脸识别设备既能保障住户安全,又能防止转租转借。房屋需要维修的,住户只需将维修部位用手机拍照上传,管理人员就可精准派工、第一时间上门服务。老年人、残疾人可随时通过可视对讲向指挥中心寻求帮助。据统计,目前我省共有*府投资建设的公租房33.4万套。随着公租房大规模交付使用,住房保障工作重心将从大规模建设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今年7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河北省公租房小区智能管理指南》《全省公租房智慧小区评价验收标准》,指导各地做好公租房智慧小区建设和评价,今年底前,每个设区市都将至少建成一个公租房智慧小区,打造智慧化管理样板。“城中村”,城市里的村庄,大多建筑简陋,基础设施薄弱,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痼疾。我省年启动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三年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个,目前已启动个。更精细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发展带动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我省大力实施市*老旧管网改造,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里里外外的改变,体现着城市建设管理的提档升级。改造市*老旧管网,通畅城市血脉邢台市信都区钢南社区建成已逾30年,基础设施老旧,之前使用钢厂的人工煤气,加上管道老化,一到用气量高峰期,气灶经常点不着火,居民无奈调侃:“做饭要赛跑,看谁点火早。”今年,邢台市对该小区进行燃气管网改造后,小区居民用上了天然气,“点火赛跑”问题彻底解决。“以前烧一壶开水估计得半小时,现在不到十几分钟搞定。”小区居民真切感受到了新变化。城市建设关乎城市形象,更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年起,我省启动市*老旧管网改造三年行动,目前全省已累计改造供水、供热、燃气三类管网公里,其中今年已完成改造.1公里。通过改造,解决了市*管网存在的受损失修、漏损严重、爆管突出等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雨污分流改造也是市*管网改造的重要内容,至年,全省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公里,今年已改造完成公里,各地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大幅提升。建公园、增车位,完善城市功能家住保定天鹅路附近的臧大爷吃完晚饭,就溜达到了离家不到百米远的公园散步。公园内高低起伏的微地形,种植着油松、白蜡、国槐等45种植被。公园有个好听的名字“时光记忆”,今年6月底刚刚建成。臧大爷兴奋地说:“这里以前是远近闻名的烧烤夜市,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健康时尚的口袋公园,而且就建在家门口,简直太方便了!”口袋公园就是规模较小的街角游园、城市绿地。与传统公园相比,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园的良好补充,具有放置灵活、亲切安全、近程可达、利用率高的特点。今年我省更加注重把绿地建在百姓身边,通过推行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四分之一”法则,结合新建街区、居住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拆违拆迁等,规划建设了一批口袋公园。目前全省已建成多个小、匀、精的口袋公园。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统筹推进大中小规模的公园绿地建设,目前我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29平方米,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34平方米,城市绿色空间进一步拓展,绿地系统不断完善,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绿色福利。医院西南角一栋造型独特的建筑吸引了路人的目光,偌大的楼体没有一扇窗户,透过幕墙隐约能看到里面整齐分布的机械架构。“这是我们打造的医院立体停车楼,给医院新增了个车位,医院停车难的问题。”唐医院项目部经理李卫*介绍。“楼内主要采用垂直升降大轿厢,每个上面有一台智能搬运器负责车辆提升、横移、取车、送车。2层最近端存取车时间最短,为75秒;14层顶部最远端存取车时间最长,为秒,效率很高!”医院这种立体停车设施外,各地还向地下要空间、要资源,实施地下停车项目。石家庄市利用老火车站地下人防工程改建地下停车场,在民心广场建设地下停车场,利用4个公园建设地下停车场;唐山市利用交通大学操场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等。受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不足、老旧小区配建停车泊位不足等历史原因影响,城市停车位供给日显不足。为缓解这一难题,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河北省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及建设导则》,对各地建筑物配建停车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启动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行动(-年),逐步补齐城市公共停车设施短板。今年各地大力推动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目前已建成公共停车位8.05万个,提前完成建成7.7万个的年度总体目标任务。推进垃圾分类,引领城市生活新风尚头上的四色“刘海儿”分别对应了蓝色可回收物、红色有害垃圾、绿色厨余垃圾、黑色其他垃圾,背后的小背篓与人们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桶的行为相呼应,这就是我省垃圾分类吉祥物松鼠“冀小分”。今年5月,我省公布了垃圾分类吉祥物,同时公布宣传主口号“垃圾分类冀刻行动”。7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河北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条例》的出台为我省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法规制度保障。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使我们的城市更加清洁、更加美丽、更加文明。今年我省提出垃圾源头减量、发挥示范样板带动作用、实现全省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全覆盖等工作目标。目前,全省各设区市(含定州、辛集市)共有个街道、多个社区正在打造示范片区、示范社区。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系统建设至关重要。我省一方面指导各地配齐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设施设备,另一方面也在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全省已建成垃圾焚烧发电设施15座、无害化填埋设施座、水泥窑协同处理设施7座,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到年底,42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将建成,届时我省将基本构建起能力充足、工艺先进、城乡统筹的垃圾处理设施体系。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美好8月的午后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席卷了整个秦皇岛市。此时,安装在城市低洼处的12部智能水尺和个智能井盖,正在将积水信息实时反馈到智慧城管中心。“一旦出现内涝,智慧城管中心将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秦皇岛智慧城管中心技术科科长李大成介绍说,“一方面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置,另一方面把这些信息发布给公众,让公众及时了解汛期情况。”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我省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行动,出台《河北省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着力打造“洁净城市、整齐城市、有序城市、绿色城市、美丽城市”。精细化贯穿在城市管理的每个细节。各地持续加大洁净城市创建力度,实施城市“净化”工程,全面推广“水洗机扫”联合作业模式,地毯式冲洗彻底让道路积尘“搬家”,实现“车过地净,路见底色”。人性化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各地结合路面情况,合理控制洒水车喷嘴流量、位置,尽量将洒水喷嘴调至最低,使水柱不易喷到车辆和行人,最大程度降低对市民出行影响。小厕所,大民生。打开手机地图,随时可以查询所处位置周边的公厕位置、公共设施情况、实时蹲位、开放时间等。这是基于我省“冀时办”客户端建成的“智慧公厕”小程序。自年开展城市“厕所革命”三年行动以来,各地持续加大城市厕所建设和改造力度,截至目前,全省已改造、新建城市公厕座,广大市民如厕更加便利。为有序推进“地摊经济”发展,促进消费,解决就业,各地以街道为单位,对现存便民摊点逐街逐巷梳理摸底、评估、论证,合理确定可以从事流动摊贩经营的街道、路段、时间及可容纳商贩量等,统筹谋划,因城施策,不搞一刀切。更舒适 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升随着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省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更舒适了、街道更整洁了,一砖一瓦、一街一巷……诉说着村子里发生的变化。农村危房改造,保障群众住房安全家住承德市平泉市道虎沟乡大营子村的低保户李长启正忙着把家具一件件搬进建好的新房。“床放这边、衣柜挨墙那边”,他一边规划着,一边笑容满面地说,“老房子住久了,西边山墙慢慢往屋里倾斜,住着心里特别不踏实。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胆了。要不是*的好*策,我这辈子也住不上新房子!”今年65岁的李长启和老伴靠种玉米和做豆腐为生,收入微薄。今年市住建部门在全面排查鉴定中,发现他家房子存在安全隐患,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帮他建好了新房。农村危房改造是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重要措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我省自年启动农村危房改造以来,全省已累计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今年,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进一步巩固住房安全有保障成果,组织各地开展农村住房安全情况全面普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