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历史的朋友或许知道,古人讲究吉凶趋势,如流传至今的“黄历”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当然,“黄历”还仅是最浅显的代表,如果遇到婚丧嫁娶,要做的忌讳工作可就多了。这里单说与考古有密切联系的古墓,一句“前有名堂,后有靠山”成了流行至今的阴宅吉地标准,这也成了考古人员的必备寻墓口诀;但是,这句话仅适用于有山有水的地方,如果是平原地带又该怎么办?
这就引出了河北石家庄,鹿泉虽是太行山东麓,但域内却是一马平川,如果按照古人“阴宅吉地”的说法,这里肯定不算风水宝地;但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这里却是富庶的“常山国”属地。依据历史来看,“常山王”共有32位之多,这些人或是皇亲国戚,或是名臣贵属,如此尊崇的身份自然要落葬于风水宝地;但这里几乎一马平川,没有高山可循,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人为塑造出“高山”的样子,这就是现代考古中普遍的一种古墓形式“山冢”。
当然,前面说的是如今考古专家对河北这种墓葬的解释,但知道这一情况的不仅是考古专家,还有传承数千年的土夫子;这就出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平原上忽然隆起一座“山丘”,平常人或许不在意,但对于土夫子来说却成了再明显不过的事。结果显而易见,数千年风云变幻中,历代“常山王墓”均被多次盗掘,留给现代考古专家的着实没有几件好东西了;但也有例外,譬如鹿泉市东南约三公里处,这里有座颇为特殊的“土包”。
之所以称为“特殊”要分两方面解释,按当地传说来看,千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土包”就赫然耸立在海水之中,由此得名“海山”;另一种解释比较诡异,这座“土包”乍一看是黄土构成,但每逢春暖花开,别处一片花红柳绿,这里却光秃秃的一片,偶尔长出几丛杂草,也很快枯死变黑。或许正是“缺少生命力”的原因,当地人对这座“特殊”的土包皆敬而远之,再加特殊年代时曾有人多次在这里发现死孩子,附近村民更是对这里敬而远之。
新中国建立后,各项生产建设项目纷纷上马,这座土丘又在数十年中担任着供土烧砖的重任;年时,村民又在土丘上取土,有村民偶然挖出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陶器,由此还引起了一场矛盾。或是处于“我不要也不给你”的心理,有人马上通知了当地文物部门,由此引起了一场大规模勘探活动;前面已经说了,平原上忽然隆起一座光秃秃的“土丘”,古墓痕迹再明显不过,但考古队却迟迟不肯发掘。
理由其实很简单,“常山国”历代君王墓早被土夫子光顾了不知多少遍,如今这座土丘虽然有古墓的嫌疑,可发掘的价值究竟有多大呢?说到这或许有朋友会说“考古专家是不是傻,都挖出青铜器了,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古墓的存在吗?”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懂行的朋友或许知道,且不说历代土夫子对古墓的破坏,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猖獗的盗墓活动就足以让考古队头疼的;因此,即便今天的土丘是座古墓,其大规模发掘的价值究竟有多少依然无法确定。
最初时,考古队在土丘上做了初步地面勘察,虽然发现了数处前人留下的盗洞,但专家还是大喊一声“派军队封锁!”实事求是的说,专家做出这样的决定在当时来说还是令人惊讶的,就连附近村民也觉得颇为紧张,连忙问其原因。这里稍作解释,“军队封锁现场”在上世纪90年代并不奇怪,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尾随考古队的土夫子;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曾有过一股盗墓热,很多土夫子专业技术不行,就尾随考古队一起寻墓,等找到古墓,考古队暂离现场准备,土夫子就趁这个空子进行盗墓。
专家损失惨重后,为防备类似事件发生,就请求军队先封锁这里,如此即使有土夫子想钻空子也难以得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专家找到了古墓“寸草不生”的原因,这里的土壤呈红褐色,且混杂着许多白灰和木炭。懂行的朋友或许已经猜到了,这里基本可以确定为古代的一处贵族墓葬;土壤呈红褐色,一般来讲是因为经过人工夯实后,历经岁月的结果,白灰和木炭自古就是贵族墓葬中的标志产物,其主要作用是防潮,防盗。
如此就好解释了,夯实土壤自然不利于植物生长,就算有植物能顽强发芽,也很快被白灰和木炭“烧死”,这就是土丘寸草不成的主要原因;虽然不利于植物生长,但这里是贵族墓葬却是基本可以确定的事实,为防土夫子和村民哄抢,“军队封锁”也是很有必要的。随后,考古队在土丘上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葬的“竖穴土坑结构”也逐渐显现,其四周还有明显的回廊,专家推测这应该是“黄肠题凑”的贵族葬式。
了解历史的朋友或许猜到了,“黄肠题凑”是流行汉代的一种“非王侯不可用”的高级葬具,如今再次证明了这座古墓的尊崇身份;稍显遗憾,这座古墓等级虽高,但历经千年后,大墓早已被光顾多次,如今已是损毁严重,但专家还是发现了多件珍贵文物,其中三辆保存完好的汉代车驾更是瞬间引起了轰动。当然,专家也从这些文物中找到了大墓的主人是谁——西汉“常山王”刘舜;这主要得益于诸多青铜器上都有“常山”、“常食中般”、“二十九年”等铭文。
据史料记载,刘舜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四个儿子,当时正值“强汉”,又加景帝的溺爱,刘舜堪称汉代骄奢淫逸的代表人物了;《汉书·景十三王传》载“舜,帝少子,骄淫,数犯禁,上常宽之”,后为“常山王”20余年,理论上有足够的时间和大量的财富来为自己修建、充实陵墓。当然,这些都是两千多年前的事,不过放到今天,刘舜的丰富陪葬都成了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直白点说也是国宝文物;但是,这些价值连城的瑰宝在出土时和发掘前就曾遭到附近村民的哄抢,可以追溯的珍贵文物就有:银盒、铜鼎、蘑菇形盖钮铜壶,带杵铜药臼等。
公正的说,这些东西在专家眼中是国宝,但对一般人仅是能换钱的金银玉器,甚至是“不值钱”的破铜烂铁;无论损坏还是被倒卖,其损失都是无可挽回的,如果再流出海外,能不能追回就更不好说了。也正是这个原因,考古队无奈报警,在民警的帮助下,有一部分文物被追回,但确切数量却难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