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商贸业发展现状及如何应对新挑战联商
据四川消息 漫长的期待,我国终于与WTO牵手。
游戏规则变了,市场价值取向变了,*府职能变了。本土商业企业想扩张,外资商业“航空母舰”虎视眈眈,长驱直入。竞争充满挑战性。我省商贸业何以应对?
商贸流通业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程度较高、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全省社会零售总额连续保持了稳定增长,2000年达到1523.7亿元,比1997年的77.41亿元增长18.68倍,增幅明显高于历史同期GDP增长幅度。再从“硬件”上看,经营点增加,超市、专业店、仓储商店、便民店、上购物等连锁经营新型业态,从无到有,大面积发展。外商投资零售业的进入,促进了我省商贸流通业经营理念的转变、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营设施的更新换代和新型经营业态的兴起。截至2000年底,成都市有10个商业连锁经营企业,经营店铺有400个。规模较大的红旗连锁2000年销售额高达8亿元,预计2001年可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56.3%。到2001年12月上旬为止,他们的零售点已从2000年末的108家迅速发展到目前的190家。各种经营业态的迅速兴起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使我省商贸流通领域形成了统一开放和竞争发展的格局。
然而,我省商贸流通业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存在的差异,时时让人感到危机四伏。
聚焦成都市商业点,会发现“软肋”所在:传统百货业资源过剩,盲目发展,造成资源浪费,特别是县级商业,基本上只有单一的传统百货业态;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绩效不理想,成都市人民商场、百货大楼、伊藤洋华堂、太平洋和好又多这5家在2000年排名前5位的商场,销售额加在一起,只有41.9亿元,仅为上海联华超市年销售额110亿元的38.1%;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过去,我省传统商业大多数受到行*区划限制,跨区域的商业重组涉及部门及地方利益,因此,商业重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国内外商业发展趋势。
实践证明,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综合竞争力。应通过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创造良好的消费氛围,刺激消费,为工商企业开拓城乡市场,扩大商品销售特别是地方产品的销售,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那么,“加快”这篇文章如何做,“扩张”从何处着眼,棋分几步走?
笔者通过采访我省业内相关人士,归纳出如下思考:其一,重点抓住城乡市场的开拓,培育热点,搞好规划布局,实现产业升级。通过有效刺激消费,扩大商品销售特别是地方产品的销售;重组商业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营销方式和流通组织形式,以存量吸纳新的增量,因势利导,快速发展。其二,完善市场体系。根据我省区域经济的特点,应重点抓好辐射面广的大型综合市场和集贸市场建设。如攀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川北中药材市场、川南竹编市场、川西蔬菜批发市场等,突出地方特色,使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其三,推进营销组织形式现代化,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发挥成都商贸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快连锁经营点建设,逐步形成以成都、绵阳为中心的两大商业中心城市圈,以泸州、广元、攀西、达州为重点的边贸商业区,以三州民族地区为主的中药材交易区和农产品加工贸易区。其四,大胆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营业态,大中城市要从以百货业为主体转向以连锁超市为主体,同时,通过加盟连锁等方式使大中城市的知名连锁经营企业在县(镇)开设连锁店,发挥品牌效应,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要把触角伸向社区。其五,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资源重组,通过参股兼并,做大做强多元投资主体的大型商业企业,以多元化培育现代大批发商和大零售商,组建“航空母舰”,增强整体竞争实力。
本土商贸企业只要抓住机遇,路就会在脚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