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挖掘石家庄城市发展史,经石家庄市*协组织编写、石家庄社会科学院编辑统筹,《石家庄城市史》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本书旨在追根溯源,按照时代和年代顺序,运用多年来地方史研究所积累的历史资料,记载从古代城市、近现代城市到当代城市的变迁过程,梳理清晰的脉络,分析发展的轨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探索城市发展规律,起到“存史、资*、团结、育人”的作用,为城市积累文化财富,为未来提供历史镜鉴。石家庄社会科学平台陆续选登《石家庄城市史》的部分章节,欢迎点击阅读。
第四节西汉的*区与城市
西汉时期的行*体制,是从郡国辖县与侯国两级向“州刺史管辖郡国,郡国管辖县与侯国”体制转化的重要历史时期,因此,城市体系随着行*体制的调整而不断变化。石家庄市域的城市格局,从汉初恒山郡(文帝时改为常山郡)常山国,到汉武帝时期拆分设置真定国。今石家庄市域出现了常山郡、真定国两个郡国级的行*中心,形成了两个分别辖若干县(包括侯国)的城市群。
一、汉初的行*体制
刘邦鉴于各地城垣在秦末战乱中损毁严重,汉高祖六年(前年)冬十月,“令天下县邑各筑城”。张晏注:“皇后、公主所食曰邑。令各自筑其城”。颜师古说:“县之与邑皆筑城”。
西汉王朝的地方行*建置,一方面保留了秦代大部分郡县;另一方面效仿项羽,在各地分封王侯,设立诸多诸侯王和列侯,郡国并立。其地方行*为两级管理制。
郡、王国为一级行*区划,每郡(国)统领县和侯国的数量不等。郡的长官除郡守(太守)外,还有郡尉(汉景帝时改为都尉),尉负责典兵,或与太守分置两地,与太守并重,管理郡内事务。太守的属官有丞、五官掾、主簿、督邮和诸曹掾使。诸曹是分管具体事务的部门,有十多种,包括功曹、户曹、仓曹、贼曹、金曹等等。
县、侯国为二级行*区划。满万户设县令,不满万户为县长。令和长之下设丞、尉,分管县内行*和兵事。丞、尉之下置曹、掾。
这种行*体制,决定了当时的城市分为两个等级:一级为郡国治所,是较大区域内郡国的*治、经济、文化中心;第二级是县城和侯国附郭,是小区域内的*治中心。
汉高帝时期,石家庄市大部分县域属于恒山郡,恒山郡管辖的范围,北到北岳恒山(今阜平县和唐县交界处的大茂山),南达今柏乡县,东以下曲阳(今晋州)与钜鹿郡相邻,西入太行山区的井陉县,与太原郡交界。但是西汉行*区划在不断调整。一方面朝廷不断分封、裁革诸侯、列侯,引发*区变化。如汉高帝八年(前年),以钜鹿郡宋子县(今赵县宋城)封大将许应为宋子侯,食户;以恒山郡平棘(今赵县)封大将林挚为侯,成为列侯封邑。
在燕赵诸侯纷争中,一些异姓诸侯相互争夺,强化城垣建设,加强*事防御能力,扩建中心城市,扩充*事和经济实力,强化诸侯割据势力。
二、汉初恒山郡的城市
汉高帝十年(前年)九月,代相、阳夏侯陈豨自立为代王,掠取赵、代之地,占据恒山郡22座城垣,刘邦到邯郸。赵相周昌上奏称:“常(恒)山二十五城亡其二十二城。请诛守尉。”刘邦问:“守尉反乎?”对曰:“无”。刘邦认为是力不足,所以不能诛之!可见,当时的恒山郡曾辖25个县城和侯国。
汉高帝时期恒山郡二十五城一览表
序
名称
属性
位置
备注
1
元氏
县城
今元氏县故城村南
现存残垣
2
东垣
县城
石家庄市郊区东古城
后改真定
3
石邑
县城
鹿泉市南故邑村北
存部分城垣
4
桑中
县城
鹿泉市马山西
5
南行唐
县城
今行唐故郡
有考古发掘
6
平台
侯国
其址不详,约在今鹿泉市境内
7
肥垒
县城
藁城市城子村
尚存土岗
8
房子
县城
高邑县故城村
存夯土残垣
9
下曲阳
县城
晋州市鼓城村
10
苦陉
县城
无极县东北14公里
今定州邢邑
11
蒲吾
县城
*壁庄水库中
已淹没
12
宜安
县城
藁城市宜安村
13
九门
县城
藁城市九门村
14
鄗县
县城
柏乡县固城店
存部分残垣
15
封斯
侯国
赵县封斯村
城已不存
16
井陉
县城
井陉矿区天护村
存部分遗址
17
贳县
县城
辛集市大车城
18
关县
县城
栾城县北十里铺
19
槀城
县城
今循环工业区丘头村
20
绵蔓
县城
鹿泉市北故城
已不存
21
都乡
县城
平山县西
详址失考
22
平棘
侯国
赵县固城
23
乐阳
县城
鹿泉市北新城
尚存遗址
24
灵寿
县城
灵寿县故城村
25
上曲阳
县城
曲阳县曲阳镇西
今属保定市
三、吕后封恒山国吕后元年(前年),割赵国的恒山郡封后宫养子刘不疑为恒山王(治所元氏,今元氏县故城)。二年七月,常(恒)山王刘不疑死,吕后改封刘不疑弟弟“襄城侯刘山为恒山王,更名义”。吕后四年(前年)吕后废掉并杀害汉少帝,“五月丙辰,立常(恒)山王义为帝,更名曰弘”,史书也称少帝。刘弘为帝时,吕后临朝称制。而吕后又封诈称汉惠帝之子“轵侯朝为常(恒)山王”。当时,“济川王太、淮阳王武、常山王朝名为少帝弟,及鲁元王吕后外孙,皆年少未之国,居长安”。吕后八年(前年),吕后驾崩,周勃等平定诸吕后,迎代王刘恒即皇帝位,史称汉文帝,避“恒”字讳,改北岳恒山为“常山”,改恒山郡成常山郡。战乱中,刘弘、刘朝等被杀。
位于元氏县故城一带的汉恒山国、常山郡故城的城垣遗址
点击
上方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