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战神最完美的一张,成功的运用了攻心为上的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汉朝大将最杰出者,如果韩信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奇兵叠出,攻无不克,无战败记录。

他定三秦,下代,攻魏,灭赵,井陉之战就是灭赵之战。

从代国到赵国,必取道“井陉”,“太行八陉”之一,后世也称土门关。

因四面高而中央低,如井而得名,“陉”是山脉中断的地方,天然形成一个出口。

井陉口在今河北省鹿泉市西南东土门,军事要地,易守难攻,赵国当然在此驻守重兵,以挡韩信。

韩信此时兵力估计五万,而赵国兵力号称二十万,将领陈馀,他与张耳成了冤家,本来亲如父子,因为“钜鹿之战”时产生了巨大的误会,如同仇敌。

有个叫李左车的人进谏陈馀说:韩信渡过西河,俘虏了魏豹,生擒夏说,喋血阏与(yù今山西和顺),又以张耳辅助,乘胜远征,锋芒不可挡。

但千里运粮,士卒难饱。

而井陉口,车不能并行,骑不能成列,行军数百里,粮草势必落后,请给我骑兵三万,从小路拦截其粮草。

赵军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不与交战。敌军前不得战,后无退路。被奇兵截断后路,他们在荒野什么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人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

希望您考虑,否则,一定会被他们俘虏。

李左车身份不明,推测可能是赵国将领。

“广武君”是称号,一般是被封的。字面意思“广博而尚武”。史书只出现了两次,说了两段话,在井陉之战前后,就不知所终。

他的两段话成了亮点,如果记载属实,他具有高超的战略战术眼光。

而陈馀不采纳李左车的意见,史书给出的理由,他是儒者,宣称正义的军队不用诡计。

他说:兵书上讲,兵力十倍于敌人,就可成包围之势,兵力一倍于敌人就可以交战。

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跋涉千里,极其疲惫。这样疲惫弱小的敌人都不打,那强大的敌人来了又怎么办呢?诸侯们会认为我们胆小,而轻易的来欺负我们。

兵不厌诈,出奇兵截断敌方粮草是常用手法。陈馀这点都不懂那就不要打仗了。他是怎么帮赵国君主赵歇复了国的呢?

没有史料佐证,只能做个推测:陈馀对李左车不放心,此时天下未定,能者得之,万一李左车带三万兵马投靠敌方,或者观望成败,坐收渔翁之利,那就……

而陈馀占据了天时地利,兵力又多出对方,没必要分兵冒险。然而他遇到的是战神。

汉朝七国之乱的时候就有一例,道出了分兵的顾虑。

吴王刘濞发兵叛乱,他的大将军田禄伯说:兵马都聚集在西边进攻,无其他进攻路线相互呼应,难以成功,请给我五万人马,从他方进攻略地,再与大王会合。

而吴太子不同意:大王以反汉为名,兵不能借人,借兵的人如果反叛我们,那该怎么办呢?所以吴王没有借兵给田禄伯。

韩信的探子打探到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的计谋,大喜,才敢进入井陉狭道。

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停下来宿营。半夜传令,挑选两千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隐蔽起来。

韩信告诫说:赵军见我军败逃而倾巢出动时,你们就火速冲进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

又传令开饭,说:先小吃一餐,打败了赵军再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敷衍回答“好”。

韩信对手下军官说: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地形,筑造了营垒,他们不看到我军大将的旗鼓,是不会攻击我军先头部队的,怕一攻打,后续部队就会退回。

韩信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余军背靠河水摆开战队。赵军望见,大笑不止。

天刚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鼓,擂鼓的前进。赵军出攻汉军,大战许久。

于是韩信、张耳假装抛弃旗鼓,逃回到河边的战队。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大将旗鼓,追逐韩信、张耳。

韩信的军队殊死奋战,因为背水,没有退路。

韩信的两千伏兵,等赵军倾巢出动,火速冲进赵军已空的营垒,把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红旗。

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想要回营,望见营垒插满了汉军红旗,大为震惊,以为汉军已经俘获了赵王和大将,于是军心大乱,落荒逃散。

赵将即使斩杀逃兵,也不能控制溃乱的局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击垮赵军,俘虏众多,于汦水岸边斩杀成安君陈馀,生擒了赵王歇。

井陉之战是史书记载最详细的。陈馀不用奇兵,而韩信巧用。此战两个重点,设伏兵和背水阵。

如果只背水一战难以打败赵军,自己也伤亡惨重。有了伏兵并制造假象迷惑敌军,使之溃散,是为“攻心”,配合得天衣无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