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质量建设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下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重要精神,坚持大抓人才的鲜明导向,积极打造良好人才生态,着力构建人才友好型城市,现就高质量建设人才强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三、搭建创新平台,强化平台引才聚才效应
8.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聚焦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围绕丰富服务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速形成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多层次、专业化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群。支持入驻企业持续完善自身服务产品、运营体系、服务模式,推动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能级不断提升,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猎头、外包、招聘、培训、测评、管理咨询等全链条、智能化的人力资源服务。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和*策体系,强化管理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化区域产业发展共享平台,积极为入驻人力资源机构落实相关*策,营造良好环境,打造北方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和人才集聚新高地。
9.发挥创新平台引才聚才作用。围绕做强做优生物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搭建产业人才发展平台。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技术交流活动,加快聚集一批国家级或国际化的研发机构,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对科研院所整体搬迁或来我市建立分支机构,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并转化为产业项目、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经认定后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探索建设石家庄未来科技城、石家庄科学城,推动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园区扩容升级,强化和释放平台在引才聚才中的效应。
10.深化市校人才合作。构建*委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校企双方协同发展的市校合作新机制,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我市与更多重点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支持高校在我市设立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或技术转移中心,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活动。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在产品研发、技术指导和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工作,落实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协议,支持高校与我市合作开展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以及各类高端人才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选聘百名“校园引才菁英”,吸引更多高校优秀毕业生到我市创业发展。围绕我市重点产业人才技术需求,定期征集企业技术需求信息,开展项目对接活动,促成一批科研成果到我市转移转化。
11.推进与京津人才深度合作。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强与京津人才的合作交流,统筹推进产业对接、协同创新和人才引进工作,实现人才工作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度融合。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把柔性引进京津人才作为人才引进的重要方式,支持企业采取飞地引才、项目合作、技术指导、短期聘用等多种方式引进急需人才。每年分期分批组织我市园区、企业赴京津开展专题专场人才招聘活动,实现有重点、有规模、有层次的批量引进人才。
12.打造全天候高层次人才招聘交流平台。采取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依托第三方人才服务机构或平台,开展全天候、常态化、全周期的线上招聘人才活动,办好永不落幕的人才招聘会。在每年的“石家庄人才日”期间,举办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打响我市引才品牌。深入开展进百校入百企活动,进高校宣讲人才*策,进企业提供人才服务,扩大我市人才*策知晓度和影响力。成立人才发展促进会,组织开展高峰论坛、报告会、决策咨询、人才交流等活动。支持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学术组织在我市发起和组织学术论坛。
四、强化服务保障,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13.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金融支持。围绕我市高层次人才创业融资需求,用好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资金,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大力支持我市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种子期科技企业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设立“石家庄人才贷”,为我市高层次人才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订单质押等信用贷款,贷款额度最高为万元。对给予高层次人才创业企业信用贷款的商业银行,按照信用贷款年度新增日均余额的3%予以奖励,单一银行奖励最高万元。大力引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机构,对投资种子期、初创期高层次人才企业的投资机构,按单个项目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最高万元的资助。
14.构建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市、县两级在做好转化配建和管好用好人才公寓的基础上,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调整为契机,重点在产业、人才聚集区域,集中规划建设人才公寓,稳步推进高新区、鹿泉区高端人才公寓和河北外国语学院外国专家公寓项目建设。提升人才公寓建设品质,着力打造文化多元、宜居宜业、服务完善的人才社区,为人才提供职住一体的生活配套服务。完善公积金贷款购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使用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在市域内购买首套自用商品住房的,贷款最高额度提高至万元。
15.加快建设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最多跑一次理念,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核环节,打通社保、行*审批、税务、学信、交通等数据信息屏障,实现人才大数据信息互联互通、一网通办,力求平台管理更加科学、功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优化。设计开发人才绿卡电子卡和手机App客户端,为人才提供便捷高效的智能化服务。
五、坚持*管人才原则,
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16.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各级*委(*组)要落实*管人才职责,形成*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实施人才工作“一把手”工程,强化“一把手”必须抓“第一资源”的意识,始终把保障和促进人才发展摆在首位。加强对人才的*治引领和*治吸纳,落实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逐步增加高层次人才在“两代表一委员”中的比例,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决策咨询、国情研修和休假疗养活动。加大财*投入力度,保障重大人才项目实施。
17.加强人才工作述职考核和监督检查工作。建立人才工作述职制度,各县(市、区)*委书记每年将人才工作与落实*建工作责任制情况一并述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委(*组)书记每年向领导小组述职。加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人才工作在全市目标任务年度考核体系中的权重,促进人才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有效落实。建立人才工作通报制度,将人才净流入率、人才发展主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内容。做好全市人才资源统计工作。加强高层次人才支持资金监管和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支持期内离开我市或弄虚作假、违规使用的,取消并收回拨付资金,同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18.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利用媒体宣传、活动推介等形式,大力宣传石家庄人才*策、人才发展环境和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创新宣传方式,举办“石家庄人才日”系列宣传活动,建立人才主题公园,设立人才风采墙。健全专家人才荣誉制度,加强对人才的精神激励和人文关怀,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通过授予荣誉称号、冠名实验室等方式予以激励,在全市营造重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人才*策回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