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南特区报
种地也能评职称
全国已有多位农民评上“正高级”
“种地也需要评职称?”11月1日,人社部官方
据报道,河北省石家庄市日前出台《石家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实施方案》。10月14日,石家庄市鹿泉区永飞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永平和鹿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江通过职称评审,成为该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
记者梳理发现,给“农民”评职称并非新事。早前,拥有一定技能和学历的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申请评定职称。自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以来,全国多地已启动农民职称评定工作。
而评审的对象,也并非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即新型职业农民。成商
聚焦山东东营
农民职称评什么、怎么评?
“基层管,行业推,专家评”,有现金奖励、政策扶持
山东省东营市比石家庄市更早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实施方案”。
经过调研走访、充分论证,年10月15日,《东营市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印发实施。这份文件对于“谁能评”“评什么”“怎么评”“如何用”都作了明确要求。
谁能评?东营市将评审专业圈定在东营传统优势和潜力较大的特色农业产业上,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评审范围主要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的骨干人员。
评什么?试点之初,东营市先行开展初级、中级职称评定,名称分别为农民助理农艺师、农民农艺师。年,又开展副高级、高级职称评定,名称为高级农艺师、正高级农艺师。
怎么评?“乡镇谁种的地好,谁种的坏,基层最有发言权。”山东省东营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职业培训科科长高士友称,所以在职称评定方式上,东营采用了“基层管,行业推,专家评”的“优中选优”方式。同时,还采用多元评审方式。如对中级职称评审采取业绩陈述、面试答辩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如何用?对取得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个人,分别给予元、元、元的一次性补助。在此基础上,还对取得职称的农民,在技术服务、项目合作、银行贷款、产品推介、财政扶持、评先树优等六个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享有优选权。
放眼全国多地
从“土专家”到“正高级”
多地启动职业农民职称改革,已有多人评上“正高级”
据了解,截至目前,山东省东营市已先后有人获评农民职称(正高4人,副高34人,中初级人)。在东营市试点两年之后,山东省全面推开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截至年1月,全省已有名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评审取得职称,其中高级41人、中级人、初级人。
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了山东,近年来,浙江、甘肃、宁夏、湖北、广东等地也陆续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很多职业农民评上了“正高级”。
年7月,浙江省提出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的评审范围,评审并轨、证书统一。年7月,薄永明等4人成为浙江省首批拥有正高级职称的“职业农民”。
年,果农靳志强被甘肃省人社厅按照特殊人才评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成为该省首位取得正高级职称的农民专家。据报道,截至今年5月,甘肃省累计2万多农民获得职称。
年8月,广东省首批乡村工匠烹饪专业类别专业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结果出炉,全省共有12人获评乡村工匠烹饪专业类别正高级职称。这是广东乃至全国的乡村工匠专业人才首次获评正高级职称。
年9月,在湖北宜荆荆恩区域乡村振兴农民技术人员高级职称评审会上,通过现场展示、理论答辩、专家打分等环节,来自宜昌、荆州、荆门、恩施的44名农民技术人员破格通过高级职称评审。
有媒体发布评论称,农民获评正高职称彰显社会进步。正高级职称向“职业农民”开放,既是对人才的尊重,也是大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创新之举。有利于促进农民职业化,为他们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环境,也有助于激励更多农村青年精研业务,从“泥腿子”变成“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