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石家庄鹿泉区的土门关很火,带你了解这里你 [复制链接]

1#

巍巍太行,要塞五陉,土门雄关,神奇鹿泉。卧佛山下旱码头,太平河水绕城垣。这是一片历史底蕴丰厚的沃土,背水之战、《祭侄文稿》故事的发祥地就在这里。鹿泉区东临省会西依太行,真山真水,美如画卷。一路走来全是风景,被誉为河北省会后花园。

四千年风云的变化,鹿泉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曾是“三省通衢”的商贸重地,也曾是“背水一战”的军事要塞,今天带大家了解鹿泉秦皇古道——土门关、韩信庙遗址以及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故事。

一、

巍巍太行,南北走向,逶迤绵延八百里。自然天成造就了八条东西通道,古人称为陉,鹿泉处在八陉之第五陉,井陉口土门关外。此陉,车不并轨,马不齐骑,羊肠一线远通秦晋,扼晋冀之咽喉,是一条政治、军事、商贸、文化的通道,乃兵家必争之地。

在这条古驿道上,一共现在有4座关楼,其中3座是古代保留下来的,一座在东土门的东口,是建设美丽乡村时候重建的。

雍正八年的时候,建这座楼时立下碑,碑文记载:土门重地东抱滹水燕赵疆蔫其西南诸峰插天羊肠一线而远通秦晋成东西之咽喉重地。

韩信庙历史久远,它已经淹没在沧桑的岁月中,但是我们依稀可见一些文物的东西。当年韩信帮助刘邦打天下,带着3万人马下井陉口。史记记载,到了微水的时候就安营扎寨。他看到路这么狭窄,怕遭到伏击,晚上就派了千轻骑快马。每个人拿一个韩信的旗帜。史记《淮阴侯列传》里有这段记载,人持一赤帜,然后沿着井陉北道,藏到萆山脚下,萆山就是抱犊寨。然后登萆山而望赵,设背水列阵。

赵军倾巢出来,这时候韩信埋伏在侧翼的快马轻骑,就直接插到了他(陈馀)的营寨里面,把赵军的旗帜拔掉,把韩信的旗帜插上。士兵回头一看,我们的营寨已经被攻下了,就无心作战了,军心涣散了,加上韩信背水列阵,他的士兵被逼到死亡的边缘,退没路,置之死地而后生,然后就背水一战英勇杀敌,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这也是以少胜多的千古绝唱。

有人说,韩信庙应该是在井陉。这种说法对,也不对。因为战线从井陉的微水、井陉、绵河这一代是背水之战的古战场。宏观的理解,首先背水之战是我们中华民族战争史上由战神韩信创造的一个经典战例,进而它演化为一种精神:背水之战精神,置之死地而后生,常常是表达我们的决心,我们要背水一战,一定要干成这件事。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战争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这些就够了。它既是井陉人的骄傲,也是鹿泉人的骄傲,这里就是韩信以少胜多的古战场。

康志良:在中国书法界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兰亭序》被誉为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记录了唐朝的时候安史之乱的一个故事,当时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河北、山东燕赵大地这一片好多郡县都投降于安禄山了,但是当时在正定为官的颜杲卿,即颜真卿的堂兄坚决不降。前面讲过土门关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通道(要塞),打通这条通道就打通了唐王朝派大军直接打过来平叛的通道。争夺土门关的战役中,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被俘,后被押到正定城下,朝城池喊话,找他父亲颜杲卿说,我抓住你儿子了,你投降吧。你开城门你儿子就能活,不开城门我们就杀掉他。

在亲情和国家大义面前,颜杲卿选择了国家,然后含泪就回去了。结果颜季明被杀了。后来正定城池又被攻破了。把颜杲卿押到洛阳也被杀害了。等到安禄山叛乱被平息之后,皇上迟迟不对颜季明、颜杲卿这种英勇反抗安禄山的壮举给予表彰(论功行赏),所以颜真卿多次在朝堂之上申奏。后来唐肃宗继位,这是一个开明的皇帝,查清了原因,有人冒功领了赏,后来追认颜季明给了一个封号。这种情况下颜真卿悲恨交加,又喜又悲,这种慷慨悲壮、热血沸腾、一气呵成写下了《祭侄文稿》。写的过程中又涂又抹,又圈又点,完全进入了一种自己的状态,内心的压抑、百感交集(状态下)写出来的,所以成为了传世之作。

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确实存在的,现在保存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据说,唐朝的时候把鹿泉改为叫获鹿与安史之乱也有关系。这也是一个传说,当时为了平息安禄山的叛乱,寄希望于尽快平息,我们这叫获鹿,抓获,平山县意思就是平息安禄山,还有束鹿,就是绑住安禄山,这些都是民间的一些传说,在历史上查不到这些东西,但是我们确实那会儿叫获鹿了,这些应该是可信的,这是人们对平息战乱的一种渴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